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城市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0-01-24 11:31:03  来源:  作者:

园林推荐

 一九九二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物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发展。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许多可再生资源严重失调的今天,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历程的清醒回顾和深刻反思所探索到的一条真理,它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谋求发展必须切实遵循的基础战略。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区域,城市的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球上城市化的趋势不断加速,大量人工环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带来环境污染等系列的负面影响,已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行业,作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城市园林绿化具有保护环境与资源的鲜明特征 

  以保持自然、使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为基础,使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以往人类建设城市获取的主要教训之一是远离了自然,导致城市环境的严重恶化,而且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深刻地阐明了一个严酷的规律,城市中自然环境的丧失,将是关系到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根本性的丧失。因此,近年来国际社会发出了"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的强烈呼声强调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吁绿化"深刻揭示了城市环境建设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愿望。北京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既定目标,同国际标准相比,在环境、设施等诸方面现存的差距是明显的,如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与工作力度,提高城市中的自然环境的比重无疑是关系到北京城市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实质及其管理部门所肩负的职能来看,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维护与提高,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的系列措施和模拟自然的园林设计手段,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花、草、树木)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绿色是环境建设之本,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这是城市中主要的自然空间。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自然空间的缔造者和维护者,其发展规模与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结构的改善,制约着城市的现在和未来。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及其综合功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由于城市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大部分来自周围的生态系统,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不能完全实现自我稳定的生态系统。但是,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城市植物能够进行初级生产,产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城市生态系统中这种弥足珍贵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城市园林绿地。 

  城市植物的这种功能,通过"食物链"对城市作出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表现为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包括城市人群、植物、动物、微生物、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废弃物等组成部分。其中城市园林植物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植物景观所构成的美化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效益;创造减灾条件(如火灾)和提供避灾场所(如地震)所产生的城市安全效益;以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的发展所派生的多项经济效益,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除城市植被以外的其它生态因子所不能提供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城市环境的改善代表着城市的长远利益,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休戚相关。根据我们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中的研究表明,依据北京城市现有园林植被的数量分布状况以及不同植物种群在生态功能上的差异进行测定评价,在北京城近郊建成区293.9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的园林植被每年可释放氧气295万吨,吸收二氧化碳424万吨,蒸腾水量4.39亿吨,蒸腾吸热107396亿千焦,并在滞尘、减菌、减噪和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良好的效益。需要指出的是,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有效发挥是在城市的独特条件下体现的,对城市这个人工环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效益"。在上述的各项生态效益的量化评价中,例如释放氧气量如与大气环流中的含氧量相比是相当有限的,但这些生态效益主要产生于城市的近地面层,在城市建筑密集、人口集中,形成相对封闭的生存空间的特写条件下,可对城市人群居住及活动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作出主要贡献。园林绿地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这种贡献的进一步扩大。 

  从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绿化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来认识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应当成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衡量这一行业地位的重要标准。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性,加上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综合效应为社会公众所共享的社会公益属性,理所当然地应赋予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城市建设地位,应该成为城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共识。 

  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其价值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就城市而言,这种趋势尤其严峻。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干预,改变了原有地域的生境,尤其是造成自然生境的片断化,导致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甚至丧失,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较之非城市地区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仍然是对自然资源的高度消费为特征,加上城市区域原有的物种资源的流失,将使城市进一步处于人口高度集中、自然基础最为薄弱的困难境地而直接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由人工建造的接近于自然生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和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提高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北京市植物园对其处于近郊的樱桃沟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表明:现已得到保存的植物种类有117科306属477种,并已记录到在此生境中栖息繁衍的百余种陆生脊椎动物,其中鸟类106种,哺乳类18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9种;初步整理的昆虫种类达到28目136科585种。物种丰富度的提高,标志着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另一重要贡献。园林绿地系统的这种功能实质上也是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的一种恢复和挽救,这种恢复和挽救对进一步发挥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是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在由于城市各种复杂的功能活动相互争夺城市空间的今天,我们呼吁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要重视给城市留下足够数量的绿地,这些绿地代表着城市中的一片片"净土",这些"净土"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宝库,对于促进生物物种的丰富,营养梯度增多,使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更趋复杂和完善,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对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将具有及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四、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具有物质文明的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双重效益的行业建设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城市环境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聚居的环境。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人(居民)为主要对象进行服务的事业。园林绿化产生的"景观效益"是以改善人的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上服务于人类;"游憩效益"则是从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服务于人类。总的目标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实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问题。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与人这个主体相对应的环境也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含义。园林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的科学和建设行业,可以在上述两个领域中同时为人类提供服务。人们通过园林建设为人类社会创造的环境,既要致力于建设生态健全的环境,也要致力于建设文化、科学、艺术相互融洽与和谐的环境,同时也应是具备文化审美价值的环境。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才更符合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综合要求的生态准则。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以人为主体的服务功能,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应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准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园林绿化是一项具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效益的行业建设。 

  在人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人作为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生产者,又是驾驭经济活动方向(正确与否)并取得相应结果(得或失)的受益者或受害者,在这里,人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园林绿化通过改善城市人群的生存条件导致人们健康水平和人均寿命水平的提高,通过改善城市人群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人们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生产组织者和劳动力的优化"的作用,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中国21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系统"(刘培哲1997)。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其中之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协调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直接以人为主体进行服务的组成部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综上所述,我认为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个建设行业的合理定位,应该是城市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园林绿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合理认定,以形成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共识。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与效益的发挥及其相应管理部门的职能只宜强化,不宜削弱。当然,城市园林绿化部门内部也需要解决诸如政企分开等系列的改革问题,目的也是为了管理职能的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为首都建设服务。 

  改变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为协调的关系,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目的。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正在面向21世纪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肩负着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任,在与城市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城市环境建设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应该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北大学生荣获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学生奖
北大学生荣获2010年美
城市景观之路-日本景观考察团满载而归
城市景观之路-日本景观
北京香山81号院荣获ASLA住区设计奖
北京香山81号院荣获AS
KCAP:绍兴柯桥水城概念规划招标中胜出
KCAP:绍兴柯桥水城概念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